九星建材市场
上海闵行区的七宝镇有这样一个村庄:村里人人有工作,人人有保障,人人有股份,就连扫地的阿姨,每年都能拿2万多块钱的收入;老年人退休后,每月有500多元的退休金,年底还能分到数千元的红利。去年,村民的平均收入达到35000元,部分农户的年收入,超过了十几万甚至几十万。
这个村,就是闻名遐迩的市场村——九星村。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如下界定:“生产发展、生活宽裕、乡风文明、村容整洁、管理民主”。九星村,无疑是其中的代表。在 “村官”吴恩福的带领下,九星村用非农用地创办综合性市场,12年里培养出了500多位千万富翁,从而演绎了新农村运动中 一个“村强民富”的时代故事。目前,九星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占地面积106万平方米、营业用房10000多间、分设22个专业区域的上海规模最大的市场,吸引了全国各地5400多户商家、18000余名经商务工人员,成为了九星村的“摇钱树”。
上海有成百上千个村,其中经济基础好、地理位置优越、面临发展机遇的村不在少数,那么九星村凭什么在短短十年时间里一下子脱颖而出?九星市场成功的秘密在哪里?笔者通过走访和调研,终于破解了其中的秘密——转变观念 创新意识
有句话说得好,思路决定出路,观念决定贫富。任何人做任何事情,要想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突破,先决条件就是要转变观念。发展农村经济,也是如此。
九星村的发展,就是从转变观念开始的。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,和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,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九星村村民也是靠天吃饭,靠地养人,1994年吴恩福上任的时候,九星村劳力收入全年不到3000元,还背着1780万元的外债。
谁说农民只能种田?谁说农民只有靠农业才能致富?这样的观念不转变,就只能永远贫困下去。吴恩福一上任,就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念:全体农民用1000多亩土地不种田,种市场!这在当时是一个大胆而又冒险的创意!但正是这一个观念,彻底打破了守旧的农耕意识,使九星的农民从沉睡中苏醒。从此,一句民谚开始在九星传诵:“不在土地少,而在知识少;不在房子旧,而在观念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