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释义:
风声鹤唳
- 常用
短语搭配
-
apprehend danger in every sound; start at the mere rustle of leaves; be panic-stricken
双语例句
百科
搜狗百科: 更多百科内容

风声鹤唳
风声鹤唳是汉语成语,形容人惊恐疑惧到了极点,以致自相惊扰。例句有“这些罪犯从狱中逃出后,风声鹤唳,草木皆兵,每天都心惊胆战地过日子。” 成语出自唐代房玄龄《晋书·谢玄传》:“闻风声鹤唳,皆以为王师已至。”联合式,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,是贬义词。 风声鹤唳近义词有土崩瓦解、溃不成军、草木皆兵等,反义词有风平浪静、所向披靡、所向无敌。

风声鹤唳
《风声鹤唳》是林语堂著作的一本小说,是《京华烟云》续篇,《纽约时报》将之誉为中国的《飘》。 与《京华烟云》《朱门》并称为“林语堂三部曲”。 该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(北平、上海、武汉三地)为背景,讲述了主角丹妮在乱世的传奇经历,以及她在火热的爱国气氛中,走出狭小自我、超越个人情爱、生命得到升华的故事。同时,该小说也史诗般地表现了在“中华民族到了危险的时候”,民族精神痛苦而伟大的升华。